这个偏爱学霸精英的疾病,大家都该了解一下
一、双相障碍是啥病?
双相障碍是指既有躁狂或轻躁狂发作,又有抑郁发作的一类十分常见的心境障碍。
在我国,大约每1000人中就有5~10人得有此病。起病高峰在15岁-19岁,通常在25岁之前发病。
1.抑郁症状:包括与现实处境不相称的情绪低落、兴趣减退、疲乏、无力感、自卑、自责、自罪、自杀、反应迟钝、思维迟滞等。
2.躁狂症状:表现为情绪高涨或易激惹,无明显现实基础的“幸福感”、“愉悦感”以及“陶醉感”,过分自信和盲目乐观,自以为是,精力充沛,睡眠需要减少,思维奔逸,话多,活动增多,行为轻率、鲁莽、不计后果。
上述两类症状经常交替或交织出现,构成了双相障碍复杂的临床相。流行病学资料显示,学校学霸、企业高管或业界精英均为双相障碍的高危人群,因此双相障碍又有“CEO综合征”的俗称。
如果有双相障碍家族史、平素性格外向或具有循环气质、高智商等人群出现“抑郁发作”,要怀疑双相障碍的可能。
二、双相障碍咋治疗?
家庭支持:健康的生活方式、融洽的人际关系、和睦的家庭氛围、有爱的社会支持、稳固的医患同盟等,均是成功治疗不可缺少的要素。
找医生:切忌讳疾忌医,发现症状及时寻求专业的精神科医生医治!
三、案例分析
尽管出院之前,医生已经再三强调巩固治疗的重要性,但小明心存疑虑。
小明:医生,我觉得我的病已经好了,为什么还要继续吃药呀?我现在能吃、能睡、能说、能笑,感觉跟一个正常人没有差别呀!
医生:一个骨折的病人,医生把骨折端接驳回来,外表看上去跟没折的时候一模一样,病人也不痛了,是否就代表骨折已经治愈了呢?
小明:当然不能。
医生:一种病的治愈与否,是不能光凭主观感受来判断的。
小明:但是双相障碍跟骨折一样吗?
医生:不一样,但双相障碍的每一次发作,都不亚于一次“伤筋断骨”!
首先,从病理上看,骨折,断的是筋骨;而双相障碍,断的是神经“链接”。这里的“断”,并不完全是物理意义上的“离断”,还包括神经冲动、化学物质传输以及信息传递的“中断”。
图A 正常大脑内的神经链接
图B 双相障碍患者大脑内的神经链接
请看图A,正常情况下,大脑内的神经细胞之间,是通过图上所示的“突触”结构联系起来的,而且每个神经细胞都有很多突触长出来,以便与不同类型的神经元发生信息交流。而患病之后,不仅神经元身上的突触数量明显减少,而且突触与突触之间的信息传递也会发生故障(见图B),就如同伤筋断骨一样,从而导致病人出现情绪、认知以及意志行为活动方面的异常。
打个比方,骨折的治疗,不能仅以症状的缓解为目标,而应以骨折端的结构重建作为治疗的终点。治疗骨折,对骨折端的复位,仅是治疗的第一步,接下来还需要进行长达至少3个月的固定和疗养。
同样,双相障碍的治疗,症状的缓解,仅仅是治疗的第一步,神经细胞的结构重塑,才是治疗的最终目标。尽管由于技术的限制,现有的技术手段无法像X光机检查骨折端一样检测患者的神经细胞是否恢复原有的结构特征,但可以肯定的是,神经细胞的再生能力要远远弱于骨骼细胞,因此神经细胞的结构重塑要比骨折的愈合慢得多。这就意味着,双相障碍的疗程要比骨折的疗程长得多。
根据最新研究显示,双相障碍如果不系统治疗,2年内的复发率高达60%!
小明:那我是否要吃一辈子的药?
医生:这取决于你的病情轻重、急性期的治疗效果、对治疗的依从性、个人的体质、发作的次数以及生活环境等,就好比一个骨折的患者,需不需要打一辈子钢钉或者人工关节置换取决于骨折的类型、骨折的严重程度以及病人的体质等因素一样。
小明:可我不想一辈子当药罐子……
医生:许多人都是靠药来维持健康的,譬如高血压、糖尿病病人。对于需要长期服药的病患来说,药物已经成为其身体的一部分,就好比断腿人士的义肢一样。或许你会觉得这样的身体并不健全,但有了它,你才有可能走得更稳、更快、更远。
广仔希望每个人都能热爱生活,享受生活发现这个世界的美好,拥抱这个世界
甘照宇,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精神心理科副主任医师。医疗专长:各类情绪障碍,包括双相障碍,抑郁症以及焦虑症的临床治疗。
出诊时间:周一、周三全天、周四上午(粤东)
1. 关注“广东发布”微信公众号↓
(长按可识别二维码)
2. 进入公众号,对话框回复“双相+全名+想获得专家号的理由+手机号码”,后台将抽取2名留言者,每人获得1个门诊专家号。
3. 被抽中的网友及具体福利领取方式将通过电话进行通知。
Tips:报名者填写资料须与享受福利为同一人;并请正确填写与诊疗卡或身份证相符合的全名(请勿填写昵称或“X小姐”、“X先生”)。
医问医答:本栏目每周更新一期,旨在为小伙伴们普及健康医学知识,提供健康福利,一起学习守护身体健康。
(点击图片即可阅读)
策划:广东发布、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
编辑:刘家良
校对:黄买冰